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香蕉—金黃色水果


2. 香蕉—金黃色水果
厄國香蕉擁有著多變的面貌—黃到綠,甜至鹹。在厄國香蕉有著不同的名字-los oritos, el guinea,el verde ,el maduro,el maqueño等,均是厄國佳餚的食材。厄國約有10個省份種植香蕉,特別是el oro 及los rios省份,公路兩旁點綴著綠油油的香蕉園,據統計2009年,厄國每月出口2千2百40萬箱香蕉,香蕉已經成為厄國通往當代世界的第一護照。

水果—水果萬花筒

9.水果—水果萬花筒
在厄瓜多生活,認識水果有那麼點異國情調的沉醉。逛超市,品玩不同色澤、奇特形狀水果,恍如置身萬花筒。駐足在水果說明指南書前比對,最後把戰利品擺設在自家廚房,一天一種水果,新生的心情隨著漫溢在屋內的果香悅起波漾,讓人忘卻工作的疲憊。厄國大地豐饒,奇異水果馬賽克---alhacena de naranjas, claudias, aguacates, mamey, borojo,nísperos , membrillos, chilhuacanes, zapotes, pomarosas, uvillas….許多水果是我的字典裡找不著的。除了香蕉,maracuya(似百香果)、鳳梨及木瓜都是厄國出口水果大宗,在厄國約有30萬公頃土地專屬於種植水果,在歐洲,天然的果汁是種奢侈品,生活在厄國,每天都可飲用新鮮且經濟的果汁,例如,250克Megamaxi超市精選黑莓約1.37美元,可以享受19美元alton牌果汁機打出純度濃郁的黑莓汁約5杯。

FANESCA—厄國各地區桌上名餚

8.FANESCA—厄國各地區桌上名餚

La Fanesca是一道百分之百原產於厄瓜多的聖週名料理,食材涵蓋鱈魚、牛奶、碗豆、菜豆、玉米、大玉米粒、米、南瓜、蠶豆、紅白豆、塊根落葵、小扁豆等。家家戶戶過節時,彷彿等了一整年就為了嘗一口屬於家的味道---菜肉湯。象徵原住民與白印混血的融合主義,劃破了省之疆界。Las humitas,el ponche, el tamal de chancho, el bolon de verde,el seco de chivo, el repe, los llapingachos, la guatita等其他多元厄瓜多料理也喚唱著連結區域共同體的歌餚,其中有些料理存在已超過200年,和祖先共同觸動相同的味覺,是歷史也是感情。

GALAPAGOS群島—厄瓜多人全球性品牌

7.GALAPAGOS群島—厄瓜多人全球性品牌

1835年達爾文在哥島找到了天然的生物實驗室,進而發展出物種起源理論。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Encantadas島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它的126個大小島嶼及其海域是許多原生動物的家,例如大海龜、燕雀、大蜥蜴、海鷗、軍艦鳥、信天翁、鯊魚、企鵝及海豹等。如今在島上也住著19200個厄瓜多人,它獨有的生態海域無法複製,但也日漸脆弱,厄瓜多人總是用帶點自豪的語氣抱怨世人只知哥島而不知厄瓜多。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留在厄瓜多25個理由


厄瓜多第250期前衛雜誌以”25個不出走厄瓜多的理由”當封面,據統計去年約有50萬個厄瓜多人,年齡介於15至35歲,因商務、就學、旅遊等不同理由離開厄國。前衛試圖找出厄瓜多人共有的情感記憶,也許不能阻絕出走厄國的潮流,但可以讓留在這塊土地的人更理性的評估做抉擇,最後可以列出一長串留下來的理由。留下或離開端看個人生命的抉擇,老鷹注定要學會飛翔出去闖蕩,台灣人不就是靠著拎著一個皮箱到世界找生意的勇氣創造了不凡的經濟成果,然還是需要有人駐守家園。所以出走端看是否永遠出走,留下也要看是否只是把家當收容所,出走或留下需要的只是一種平衡。我很好奇讓厄瓜多人和祖國相繫的25個理由會是什麼?


1. 高地—水之神秘搖籃
謎樣的霧如簾幕場景,陽光斷斷續續灑射在盈滿地衣的方石路上。厄瓜多人每年飲水量約4萬立方米,90%水源即來自於高地,3500公尺高地上疾風傳播了約1萬種醫療的、食用的及建築木的植物,亦孕育了望遠熊、狐狸、神鷹及蛙類等約300種生物。

2. 香蕉—金黃色水果
厄國香蕉擁有著多變的面貌—黃到綠,甜至鹹。在厄國香蕉有著不同的名字-los oritos, el guinea,el verde ,el maduro,el maqueño等,均是厄國佳餚的食材。厄國約有10個省份種植香蕉,特別是el oro 及los rios省份,公路兩旁點綴著綠油油的香蕉園,據統計2009年,厄國每月出口2千2百40萬箱香蕉,香蕉已經成為厄國通往當代世界的第一護照。

3. 群山—披澤遍地
延綿不絕群山和厄國烈陽映照出芥黃色、綠黑等款款色澤。山脈亦是厄瓜多人攀岩及健行的最佳去處。尖型、錐形山擺盪在1000-6310公尺高低起伏群山,除了展現其雄偉不凡,群山亦孕育了厄國1600種鳥類,超過1百萬昆蟲類其中4500種為夜行生物。

4. 可可豆—味蕾間消溶之愉悅
全世界頂級可可豆(el cacao arriba)約僅佔5%,厄瓜多則攘括了63%頂級豆的世界生產市場。在厄國,享受黑巧克力的曼妙滋味如同品嘗好酒,它是個生意也是種品味。可可豆在厄瓜多不同的地區有著屬於自己的個性,例如Esmeraldas省份強烈風味、Manabi省份微酸體驗、Oro省份撩舌炭燒味道等。可可豆不僅是產品,也是旅遊計畫新體驗,Guayas或 Manabi可可豆莊園敞開大門歡迎遊客前來體驗可可豆播種、收成及巧克力配方遊戲。頂級國產的濃郁滋味可可豆賦予厄國可可共和國美稱。

5.節慶—讓一切反躍的儀典
厄國終年約有花果節、嘉年華、黑嬤嬤節等150個傳統民俗節慶。其節慶韻合各社區聖保護神及在地異教儀典,呈現該國文化調融風格。喧鬧的節慶訴說者該民族宇宙觀,肢體、寓言與土地的互動等拼構出節慶的歡頌與祈願,貪食者與破常規者的天堂。

6.帽子—帽蔭下之國
帽子體現厄國一種美學與實用文化,在某些社區帽子的材質品味仍然代表一種身分與與眾不同。氈毛、羊毛、巴拿馬草帽等,周末艷陽下,帽子仍是厄瓜多人鍾情物。

7.GALAPAGOS群島—厄瓜多人全球性品牌
1835年達爾文在哥島找到了天然的生物實驗室,進而發展出物種起源理論。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Encantadas島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它的126個大小島嶼及其海域是許多原生動物的家,例如大海龜、燕雀、大蜥蜴、海鷗、軍艦鳥、信天翁、鯊魚、企鵝及海豹等。如今在島上也住著19200個厄瓜多人,它獨有的生態海域無法複製,但也日漸脆弱,厄瓜多人總是用帶點自豪的語氣抱怨世人只知哥島而不知厄瓜多。

8.FANESCA—厄國各地區桌上名餚
La Fanesca是一道百分之百原產於厄瓜多的聖週名料理,食材涵蓋鱈魚、牛奶、碗豆、菜豆、玉米、大玉米粒、米、南瓜、蠶豆、紅白豆、塊根落葵、小扁豆等。家家戶戶過節時,彷彿等了一整年就為了嘗一口屬於家的味道---菜肉湯。象徵原住民與白印混血的融合主義,劃破了省之疆界。Las humitas,el ponche, el tamal de chancho, el bolon de verde,el seco de chivo, el repe, los llapingachos, la guatita等其他多元厄瓜多料理也喚唱著連結區域共同體的歌餚,其中有些料理存在已超過200年,和祖先共同觸動相同的味覺,是歷史也是感情。

9.水果—水果萬花筒
在厄瓜多生活,認識水果有那麼點異國情調的沉醉。逛超市,品玩不同色澤、奇特形狀水果,恍如置身萬花筒。駐足在水果說明指南書前比對,最後把戰利品擺設在自家廚房,一天一種水果,新生的心情隨著漫溢在屋內的果香悅起波漾,讓人忘卻工作的疲憊。厄國大地豐饒,奇異水果馬賽克---alhacena de naranjas, claudias, aguacates, mamey, borojo,nísperos , membrillos, chilhuacanes, zapotes, pomarosas, uvillas….許多水果是我的字典裡找不著的。除了香蕉,maracuya(似百香果)、鳳梨及木瓜都是厄國出口水果大宗,在厄國約有30萬公頃土地專屬於種植水果,在歐洲,天然的果汁是種奢侈品,生活在厄國,每天都可飲用新鮮且經濟的果汁,例如,250克Megamaxi超市精選黑莓約1.37美元,可以享受純度濃郁的黑莓汁約5杯。

10. 海灘—沐浴在陽光與大海2800公里海岸線
厄國2800公里海岸線在赤道烈陽下的剪影吸引了超過40%厄瓜多人內地旅遊,自北到南,天然海岸風景是鮮明調色盤。你可以在Majahual找到巨碩沼澤叢林,靠近神秘Esmerada之Escondida海域發現雕岩奇石與洞穴,在Manabi白沙倘佯在Los Frailes半月形海灘。搭乘木筏深入水域直達鯨魚躍躍處的Puerto Lopez,波濤駭浪使Santa Elena成為國際知名衝浪站。迷宮般小島、河灘、渠道吸引遊客前往黃金省之Jambeli。台灣是個海島,海對我們來說太熟悉了以致於來厄半年,仍鍾情於遊歷被雪覆蓋的火山與奇幻的高地。

11. 豬仔--餐桌上幾乎都有它
在厄國,吃豬肉的"方法"如同宗教儀式般---炸牠、烤牠、烘牠跟煮牠。慢慢地烹調直到集滲出精髓之味道,在這個國家的任何角落都可以輕易找到豬宰的相同命運,經常可在街道兩旁或大小節慶現場看到整條豬掛在爐上烤,消費者則隨點隨切之。有些城市甚至以榮耀"豬"命名,例如,在離昆卡35公里處的Cuchilandia以脆酥的烤豬皮聞名,Cuchi即是當地主要原住民語言Kichwa"豬肉"的意思。而且豬肉的消費量正上升中,近20年每個厄瓜多人平均每年吃5公斤豬肉,然而2009年卻上升至8.5公斤,每一年屠宰業則生產約95000噸豬仔肉。

12. 海產--天天海滋味
太平洋冷暖洋流交會處,帶來了超過650種魚類及海生物,點菜單除了多元選項外還多個"鮮美",來自Esmeralda的貝類、Manabi的龍蝦、鮪魚及石首魚(corvinas)、Santa Elena的蝦子、Guayas的藍蟹等都是厄國美食精神所在,也是每年7億美元產值的藍色經濟,而且提供了超過4萬個就業機會。過去的年代,海味佳餚是奢侈享樂的藉口,"關節炎"(espondil)曾是那些精英階層及商務人士共同話題,縮短了沿岸與山區間的距離。

13. 薄布短衫--優雅的沿海居民服裝
Guayabera是沿岸厄瓜多人的象徵,從鄉村風行至大城市代表著舒適、儀表及身分。穿法多變化且優雅,長或短袖、白、米黃、天空藍等不同色系、四個口袋及疊摺如同垂直裝飾,最講究的是亞麻布料搭配珍珠鈕扣,最實用的布料則是綿製。在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時代,Guayabera從古巴開始大眾化,特別是在惠夜基,該城之El Puerto Principal是 Guayabera的國家發源地,而以Fierro及Orellana兩個牌子最富盛名。其服飾已成為厄國人民的制服,從官方分支機構至家庭聚會場合經常上演著薄布短衫秀。

14. 海鮮冷湯—濱海與山脈美味縮影
海鮮冷湯(CEVICHE)傳達了大海豐盛、異國情調的意象。在秘魯的海鮮冷湯酸辣味較強烈,厄瓜多人料理CEVICHE則多了創新。你不僅會在CEVICHE發現鮮魚、明蝦、海蟹、龍蝦及章魚等,也可以同時品嘗到白羽扁豆chochos、棕櫚心、雞肉及鮪魚等食材變化。居住在山脈的厄國人也參與了CEVICHE美食創作,另添加了鹽炒奶油玉米粒tostado、酥炸香蕉片patacones、米跟爆米花粒cangui 等。海鮮冷湯在厄國不同省分皆占據了風味食譜的版面,有著豐富的多元面貌,牽引海外厄國人思鄉情愁,也是一道厄瓜多人可負擔的平價奢華美味。

15 火山群--沸騰的大地
夏日獨特的演出--從城市的各個角落瞥見五座靄靄浮浮覆蓋著白雪的火山,沿著長長的安地斯山,火山增添了幾抹寫意劇碼。根據法國地質學家Aime Bonpland表示該國有超過300座火山,其中72座登記在案,今年,美國科學家Minard Hall又增加了5座。如果將火山群放在世界地圖上,Galapagos可說是地球上僅次於夏威夷之第二火山活動活躍中心,擁有9個活火山。Cotopaxi完美錐形"雪"火山,高5800公尺,它擁有世界級的美,厄瓜多人生活在火山鏈,甘願作為"美麗"的囚徒。

16 智慧--平行線道路走向平衡
厄國有著多態樣道路走向均諧與健康。智者在幾世紀的驛站輾轉留下其智慧,天文學、醫學、生態學及農學等。Los yachaks演繹神聖的植物,成為草本醫學的權威。在鄉村與亞馬遜森林,灌木叢及道路兩旁野草(el izo , la guayusa)即可能是緩解肺病的草藥。Guamote女性雖未學過西方婦產科知識,憑著祖先智慧諳分娩技巧。公共衛生觀念傳播除了教育,經驗的累積傳承亦功不可沒,生活在經驗中,祖先智慧依然時興,身體與環境互動構成一種動態的整合平衡。

17 玉米穗--印第安宇宙觀之神聖穀物
玉米是厄瓜多人的文化及美食基因,亦為其日常主食。嫩嫩大玉米粒(El Mote)及鹽炒奶油玉米粒(El Tostado)磨碎後摻以起司並包裹金黃玉米葉,搖身一變成為國民美味--Humita! 或蒸騰騰的Mazorco伴以起司薄片及蠶豆(Habas)亦是一道美食。玉米粒碎而細緻為玉米粽Tamal增添飽實的口感。名聞遐邇的原住民迎賓酒Chicha de jora亦少不了這個金黃色主人。玉米從一萬年前馬雅人農場來到這塊土地,7-9月Pichincha, Bolivar及Imbabura地區遍地金黃。自此,玉米成為一種神聖的象徵,印地安宇宙觀中,玉米是太陽神賜予的金黃色禮物。如今玉米則是經濟的引擎,每年厄國生產75萬公噸(toneladas metricas),收入則超過1億2千萬美金。最近每逢假日會到離住家10分鐘的大都會公園,名為公園但卻讓Fred跟我第一次逛加迷路即花了整個上午,一番健走後也學著當地人點了玉米加起司片(choclo con queso)要價一美元,吃起來淡淡清香帶些微甜味,一口鹹起司一口玉米嚼勁十足,再點杯現打的500cc葡萄柚汁也是一美元。回程途中,當紅燈亮起,小販叫賣生玉米6穗也是1美元。

18 甜食--菜單上甜蜜回味
厄瓜多人愛吃甜食蔚為流行,儘管只有少部分出口。在厄國甜食的陳列所在糕餅店,各式千層酥加上奶泡盡溶你口,餡餅飽含蜜汁液,酥脆甜滋滋杏仁餅等。色彩斑斕的糖果,海岸區著名的椰子糖(cocada)裹肉桂粉及丁香,一球球吃,呼吸著椰奶香,肉桂丁香粉末襲捲味蕾。山脈區則以大蜜棗著稱,另外還有los arrollados de guayaba, el tostado caramelizado, los alfeniques, las nogadas......總之,厄國甜品元素有水果、肉桂丁香、蜜糖、牛奶等。呵,我最喜歡的還是厄國巧克力!

19 花卉--野生與植栽無垠的花園
根據厄國貿易局統計,出口佔該國花卉生產90%,其中明星級玫瑰花超過60種。不經意在公路兩旁即可買到25朵新鮮玫瑰1美元的禮讚是居住在花卉生產國最大益處。路旁,森林灌木叢中野生的鳳仙花和超過4000品種的蘭花都是這個國家的嬌點,根據植物大百科(el libro Biota Maxima),厄國擁有南美洲60%的蘭花品種。此外,厄國25000種植物中,其中5000種為具有醫療或食材價值的實用植物!

20 可控性--國土四通八達如方近
生活在厄瓜多,時間在每個人手中游刃有餘。厄瓜多人總有時間帶小孩上學,上班午間空檔回家吃午餐,甚至在許多城市時間容許午間小睡一下。橫越厄國城市(含基多及惠夜基)或出發前往其他地方,從不若其他國家大城市例如墨西哥市、聖保羅、布宜諾艾諾斯或波哥大般令人感到遲煩(engorroso y demorado)。許多地方一天之內皆可以抵達,厄瓜多是個四通八達,小而巧的國家。

21 團結意識--社會緊密聯繫感
共同體意識(La minga)源自於過去歲月。原住民社區傳統上會群策群力完成有利於整個社區之公共利益工程或農耕,幸運地la minga倖存到了現代。在一個社會關係與日遽減的時代,la minga成為一個整合因子,當代不可避免的個人化趨勢中凸顯其特點--休戚與共(solidaridad)、團隊合作、共同利益感、尊重他人及公共空間等。共同體意識雖在社區跟鄰里間仍然存有,然而公共行政管理缺乏想像力開闢新渠道得以引進複雜度高的大都會,la minga未曾消失,始終扮演著凝聚力量的社會想像。

22創業家精神—機會在此地
在一個開發中國家,許多建設待進行,留在厄國更有發展的可能性,自行創業或取得特許都是機會。市場上需求遠大於供給,新科技慢慢引進厄國打開了新的市場模式。如諺語所說,寧待在本國莫在他國成獅尾。

23 音樂—動聽的樂團
節慶跟懷舊少不了音樂,厄國音樂反射出文化及世代交融。當代樂風汲取傳統音韻元素再創作,Alex Alvear, Julio Bueno, Pablo Valarezo, Papa Roncon, Daniel Mancero, Lindber Valencia, Ivis Flies都著重如何開創新的厄瓜多代表性音樂。

24 亞馬遜—超越凡例的天堂
亞馬遜雨林佔地約12萬平方公里,是色彩斑斕世界之肺,涵蓋地球上25000種植物70%,亦是許多原始部落的家。

25 人情味—自然流露的生命情感
厄瓜多人相當重視家庭生活,然而不只是家人,朋友跟愛人都是生活的重心。在美國或歐洲建立友誼關係並非易事,厄瓜多人熱情洋溢帶著自然流露的生命活力,總會讓陌生冰冷自然地解凍。